黃病毒屬(Flavivirus)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單正鏈RNA病毒。這類病毒通常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(蚊、蜱、白蛉等)傳播,故過去曾歸類為蟲媒病毒(arbovirus)B組。由于“蟲媒病毒”一詞在分類學中含義不夠準確,所以現在已經不再使用。在我國,主要的黃病毒成員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、森林腦炎病毒和登革病毒。
這類病毒結構相似,大多數是20面體立體對稱的有包膜的RNA病毒。它們能在節肢動物(如蚊、蜱、白蛉等)體內增殖,對節肢動物不致病,但可以通過昆蟲叮咬傳染給脊椎動物或人,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。大多數的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的、自然疫源性疾病,呈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,主要包括腦炎或腦脊髓炎以及全身性感染等。由于節肢動物既是儲存宿主又是傳播媒介,其分布受地理與氣候的影響,故所致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。?
——轉自百度百科
臨床癥狀
本病流行范圍廣、傳播速度快、發病率高。該病主要表現為病鴨體溫升高,排草綠色水樣便,行走不穩、共濟失調或癱瘓。在發病初期有輕微的呼吸道癥狀,接著采食量突然下降,在短短幾天內可下降到原來的50%甚至更多。產蛋率隨之大幅度下降,可以在4—5天內從產蛋高峰期下降到5%—10%,嚴重的絕產。種蛋受精率一般會降低到10%-20%。
剖檢變化
對病死鴨解剖,主要病變可見卵巢發育不良、卵泡變性、變形、壞死或液化,卵泡膜充血、出血;有的卵巢水腫或輸卵管壁充血出血;肝臟腫大;脾臟有出血斑點或呈斑駁大理石樣壞死灶,有的腫大并破裂;胰腺潮紅,病情嚴重者胰腺腫脹出血或有出血點、壞死點;有的心肌或心臟內膜有出血點;少數病例胸部皮下或腿肌有出血點;常并發大腸桿菌、壞死性腸炎等混合感染。
防控措施
1.發病鴨場要采取隔離和消毒措施。對場地和循環使用的蛋筐要消毒。
2. 采取封閉式飼養有助于防病。開放式飼養是蛋鴨和種鴨的主要養殖模式,但在大型肉種鴨養殖場,多數采取了封閉式飼養,即使周邊出現感染,由于可以采取封場和消毒措施,流行期間能很好地控制疫情。
3.治療:
該病無特殊治療藥物,在發生該病時主要以快速退燒解熱,控制大群精神,然后使用抗病毒藥及時提高免疫力,防繼發感染。
青開林(800-1000斤水/瓶)
+芪貞增免顆粒(300-400斤水/袋)
+柴胡萃取液(800-1000斤水/瓶)
發病時在對癥治療的同時要投喂抗病毒、抗菌藥,控制繼發感染。